水上樂園
水上樂園 香港海洋公園
全面了解海洋公園的資料。

海洋公園公佈鎚頭鯊解剖及死因調查結果

2013-11-13

海洋公園剛完成對6條於2013年11月3日離世的雌性鎚頭鯊的死因調查,並於今天公佈結果。

於過去一星期,海洋公園展開了一系列全面調查,包括深入分析鎚頭鯊的解剖報告、檢視動物棲息環境、海洋奇觀水族館的維生系統,以及翻查相關動物的護理及醫療紀錄。誠如較早前的報告,初步解剖報告顯示,該6條鎚頭鯊的身體狀況非常好,但腦部呈現明顯損傷,而病理報告指出,牠們沒有中毒,亦沒有受到細菌、真菌或寄生蟲的感染。經深入化驗鎚頭鯊的鰓部組織,顯示鰓部細胞有細微受損,加上其腦部亦有損傷,此兩者皆為動物在吸入過量臭氧副產品後產生的跡象,海洋公園、海洋奇觀維生系統之設計師及獨立水族館水質和維生系統專家因而循此方向進行深入調查。

調查結果發現,海洋奇觀內一個負責調控臭氧輸出的感應器因受微弱電流干擾影響出現故障,導致輸出到蛋白分離器的臭氧偶爾超出正常水平。電流干擾主要是因水管受附近的電器裝置影響而產生微量電流,加上海水是高傳導體,微量電流經海水影響了第一個感應器的數據及訊息。同一時間,水族館的內置安全機制 — 防止過多臭氧輸出的第二個感應器,亦因故障未能操作正常,在量度臭氧副產品的輸出數據時較實際情況稍低。

儘管如此,水族館內的臭氧副產品水平仍然維持於國際水族館運作標準的可接受範圍內,故不會對絕大部份魚類及鯊魚構成威脅,惟館內對臭氧及其副產品特別敏感的鎚頭鯊,尤其是身型較龐大的雌性鎚頭鯊,卻不幸在游經混合臭氧副產品之出水口時受臭氧副產品影響。由於當時臭氧感應器的數據顯示正常、臭氧副產品只偶爾超出正常水平,加上主池感應器的位置離臭氧副產品之出水口較遠,上述種種因素令水族館內之感應器及每日例行測試水質的程序均無法即時察覺臭氧副產品的含量稍高於正常水平。

臭氧及其副產品能夠改善水質,因而被廣泛應用於泳池、污水處理及世界各大現代水族館,用以消毒、提高水質及令池水更加清澈。但當魚類接觸過量的臭氧副產品,其鰓部及新陳代謝均有機會受到影響。在鎚頭鯊的事故中,臭氧副產品令其鰓部及腦部造成致命傷害。事發當日,公園員工根據其專業經驗,即時決定停止臭氧輸出及更換水族館內的水,雖仍失去了6條雌性鎚頭鯊,但亦成功將臭氧副產品對餘下鎚頭鯊之影響減至最低。

海洋公園在知悉事故原委後,已即時採取補救措施,包括確定及除去電流干擾的源頭、更換感應器及安裝額外之獨立感應器以核實數據。此外,臭氧系統之運作模式亦被全新調校,當臭氧水平超越某一指定安全水平時,臭氧系統會即時自動停止運作,並需要在全面檢查系統以確定操作正常後,才能以人手重新開啟。這樣的安排可確保輸出的臭氧含量經常維持在安全水平。

海洋公園動物及教育部執行總監蔣素珊表示:「我們對這宗不幸事件感到非常難過,我們已竭盡所能,深入評估並改善園內設施,以確保為動物大使提供一個安全而又健康的生活環境,牠們的健康及福祉一直是海洋公園的首要考慮。全球現有逾一百間水族館設有與海洋奇觀類近的維生系統,當中有五間更飼養了鎚頭鯊。我們會將是次臭氧事故的調查報告與各水族館分享,希望以後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

海洋公園已將解剖結果通報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而有關調查報告亦將於短期內提交。